編者按 自主創新的路上,總是布滿荊棘🚴🏼。實驗室裏走成第一步已殊為不易,而走出實驗室後的路更長。長期以來,規模化生產一直是困擾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:也許一兩個富有創新的亮點便足以成就一篇好論文;但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就可能導致生產全盤失敗。間位芳綸產業化的成功推進啟示我們:產學研合作必須深入再深入、緊密再緊密;科研工作者需要學習再學習、探索再探索,這樣才能將實驗室裏的好樣品轉化為造福社會的好產品。當然,這種深入緊密的合作關系的推廣,還有待有效的製度安排來促成🔧。 意昂4平台材料學院樓一間辦公室的窗上♟,貼著一張泛黃的紙片🫃🏽。這張紙不同尋常,它用我國自己生產的高性能纖維家族的新寵兒——間位芳綸製成,既有紙的輕薄,又像面料一樣可以紡織🤵🏿♀️,更能耐受200℃以上高溫▪️,在更高的溫度下,它甚至會自動碳化變成隔熱層🥦。 間位芳綸用作絕緣材料,可大大提升機電產品的性能,還能使之瘦身減重🚀,是“革命性”的新型材料;除了民用🎿,它更可以在航空航天♍️、國防等領域廣泛使用。多年來🎪↪️,這種材料的規模化生產一直只被少數發達國家掌握👦🏼,形成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🈂️。為了解此難題🤍🤹♂️,意昂4平台胡祖明教授團隊與企業攜手持續攻關🌯,他領銜的課題——《間位芳綸及絕緣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》,今年榮獲了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。這個從原料到設備到技術到生產都是“中國製造”的課題,已順利完成小試、中試🎴🚣🏽♀️,投產4年創造經濟效益近4億元🏸。 從零開始的“中國製造” “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,我國化學纖維產量就已是全球第一,占了世界總生產量的1/3✪,但高性能纖維的產業化幾乎為零。”胡祖明說,有一組數據讓他們這些纖維領域的研究者刻骨銘心:“當時我國2000萬噸普通化學纖維的利潤,只相當於發達國家一家公司6萬噸高性能纖維的利潤🐧!高性能纖維產業化的空白,嚴重影響了我國航空航天、國防軍事等領域的升級換代。” 從那時起,意昂4平台的材料研發團隊就瞄準了高強高膜聚乙烯、碳纖維和芳綸這世界公認的三大高性能纖維產業化課題🚣🏻♂️,著手攻關。面對外國人對間位芳綸相關材料和技術的長期封鎖😼,研發團隊只有從零開始,披荊斬棘走“從原料到裝備🦡、從技術到工藝都由中國製造”的自主研發之路💆🏻♀️🦶。 聚合工藝沒有現成設備,他們根據國內相關製造企業的實際能力,自己設計🔴,委托加工。結果證明:“中國製造”完全行⏯!通過紡絲工藝的調整,他們取得了性能可與進口產品媲美的芳綸1313纖維。製備間位芳綸紙🙆🏻♀️,他們研究短切纖維和沉析纖維的配比👩🏽💻、混合工藝及打漿度🙋🏽,解決了纖維在水中穩定均勻分散的難題。終於🍝,實驗室小試成功。和化纖打交道20多年的研發團隊的成員們心裏有了底⬆️。 “重新”開始的產業化攻關 走產業化之路,必須與企業建立持續的產學研聯盟。小試成果被上海一家企業相中後🦿,“學院派”博導胡祖明開始帶隊與企業密切合作,探索間位芳綸紙的規模化生產🙋🏿。 實驗室研發,不可能把產業化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都模擬揭示出來。就拿原料來說,試管裏小量的1誜1配比反應🤏🏿,和實際生產中以立方計的1誜1配比反應,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。要實現工業化生產🧑🏭,一個個問題必須重新逐個研究解決🧜🏻。為此🤌🏿,他們先做了中試🏊🏻♀️🚃,降低下一步大規模生產的風險。後來生產規模擴大了,他們也沒有停止中試,目的是不斷暴露並解決問題。因為整個過程中只要有一個障礙🍴💍,就不能實現工業化生產✡️。 “寫論文,也許只要有一個亮點就可以寫成一篇好論文🤜。但科研項目產業化,哪怕只有一個很小的難點沒能解決,都會失敗🚶。”胡祖明介紹,製漿過程的原料分散問題🏄🏿、熱壓工藝優化等,都是產業化的“坎”*️⃣。經過數不清的實驗,課題組自主開發出了整套間位芳綸絕緣材料的生產工藝,設計了與新工藝配套的新設備,建起了多條間位芳綸紙(絕緣材料)生產線。這些生產線投產以來,銷售率高達100%🉑,經濟、技術和社會貢獻俱佳。 從頭開始學和企業打交道 胡祖明說,與企業合作的項目投資很大🏃🏻♂️➡️,決策時壓力也就很大🩺。從征地到廠房建成,整個團隊的20多名教師、學生及技術人員一直都在第一線跟進,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🟠。 “我們這些教授、研究生要學習和企業負責人、施工人員打交道🩳,要對整個工程的安全負責,不僅要達到預定目標🧙🏿♀️,還要盡可能節約成本🧍🏻🧑🏼🤝🧑🏼。”走出實驗室的師生們,學會了和企業“談條件”,理直氣壯地要求“廠房可以簡陋點💹,但保障安全的設備都要配齊,不配齊就不開工!”企業從中感受到大學科研工作者的責任感、執著精神和坦誠態度,合作關系越來越穩固。 (來源:文匯報 日期:2009-04-21 01要聞版 作者:姜澎)
版權所有 © 意昂4娱乐 -【全站平台畅享】每一款游戏都不容错过!
聯系地址🍳:上海市長寧區延安西路1882號(200051)